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响之对比研究(EUCLID研究)
作者: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杜克临床研究所Manesh R Patel等
EUCLID研究是一项在28个国家821家中心开展的随机、双盲、事件驱动性试验,共计入选13 885例非氯吡格雷慢代谢的症状性稳定PAD患者,以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替格瑞洛90 mg bid组(n=6930)及氯吡格雷75 mg qd组(n=6955),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急性肢体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研究随访26个月期间,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的主要疗效终点(即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风险无显著差异(HR=1.02,95%CI:0.92~1.13;P=0.65)(如图);主要安全性终点TIMI严重出血风险无差异(P=0.49)。研究者认为,对症状性PAD患者而言,替格瑞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并不优于氯吡格雷,严重出血发生率相似。
(本研究详细结果请关注后续报道)
与布洛芬及萘普生相比,塞来昔布的心血管结局:Precision研究
作者:克利夫兰诊所Steven E Nissen等
背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2004年罗非昔布被召回,故人们对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倍感担忧。因此,美国FDA要求对目前仅存的非选择性NSAID类药物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开展上市后心血管安全性试验。
方法:PRECISION研究是一项双盲、三重模拟、随机、多中心非劣效性、三组平行设计的研究,旨在评估与布洛芬或萘普生相比塞来昔布的总体安全性。研究入选伴有已知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的需要长期应用NSAID类药物的、临床诊断的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塞来昔布100~200 mg bid组、布洛芬600~800 mg tid组及萘普生375~500 mg bid组,根据当地指南给予患者75~100 mg qd 阿司匹林,为保护胃每天给予患者埃索美拉唑20~40 mg。研究的主要终点(APTC)是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此外,研究还比较了不同药物对肾脏事件等其他安全性事件的影响。
结果:研究共计从13个国家的924家中心随机入选24 081例患者,其平均年龄为63±9.4岁,白种人及女性比例分别为74.3%和64.1%,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占10.1%和89.9%。基线时,共计51.1%的患者应用了阿司匹林。三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与布洛芬及萘普生相比,塞来昔布的主要APTC终点呈现非劣效性(P均<0.001,如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主要胃肠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阿司匹林的应用对患者上述主要APTC终点无影响。
结论:塞来昔布的心血管安全性不劣于布洛芬及萘普生,且似乎具有更好的胃肠道安全性。
HOPE-3研究:降压及降脂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Jackie Bosch等
背景:认知障碍及痴呆症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5%~7%,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无策略被证实能对其进行可靠预防。尽管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障碍具有相关性,但他汀治疗及降压对不合并血管疾病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预防作用尚不清楚。HOPE-3研究探讨了降压及降脂药物对主要心血管结局的预防作用,该研究则旨在评估上述干预对70岁以上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
方法:从对HOPE-3研究中入选3086例年龄≥70岁的患者,这些患者分别接受坎地沙坦/氢氯噻嗪或安慰剂及瑞舒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于基线及研究结束时分别采用DSST测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连线测验B(TMT-B)收集受试患者的认知数据,采用EQ5-D及SAGE评估量表评估功能状态。
结果:受试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4岁,女性占59%。中位随访5.6年间,共计1626例(76%)患者完成了基线及研究结束时的量表评估。随访期间,受试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状态均呈现下降趋势;而降压治疗及瑞舒伐他汀并不能显著预防认知及功能状态的下降(如图);不过瑞舒伐他汀对认知功能亦无不良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血压及LDL-C水平较高的患者中,降压及降脂治疗具有改善认知及功能状态之趋势;降压治疗持续时间较长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下降。
结论:上述结果为我们认识降压和/或降脂治疗对认知及功能变化的长期影响提供了最新信息。
直接血管舒张治疗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短期及长期影响:TRUE-AHF研究结果
作者: 贝勒大学医学院Milton Packer等
TRUE-AHF研究是评估静脉乌拉立肽治疗对急性HF患者死亡率长期影响的首项随机、双盲、平行组设计、安慰剂对照、事件驱动性临床试验。研究共计从23个国家156家中心入选2157例因急性HF紧急住院且伴有静息呼吸困难(一周内症状恶化,且静脉应用≥40毫克呋喃苯胺酸后仍持续存在)、胸部X线检查有HF证据、B型钠尿肽(BNP)> 500 pg/ml或N-末端BNP2000 pg/ml、116 mm Hg≤入院时收缩压≤ 180 mm Hg并在初步评估12小时内开始输液治疗的患者。以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乌拉立肽(持续静脉输注乌拉立肽15 ng/kg/min)组(n=1088)与安慰剂组(n=1089)干预48小时,若患者出现低血压则及时进行调整。
结果发现,患者从有临床表现到开始输液的平均时间为6小时。基线时,乌拉立肽组与安慰剂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差异。与安慰剂相比,乌拉立肽干预48小时后可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P<0.001和P=0.005),降低肝转氨酶水平(P<0.001),这提示其可改善血管内充血,减少住院期间HF事件(P=0.005)。需要注意的是,与安慰剂相比,乌拉立肽干预48小时并不能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的水平。此外,与安慰剂相比,乌拉立肽输注48小时后可显著降低收缩压,降低N末端BNP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中位随访15.0个月期间,安慰剂组与乌拉立肽组分别发生死亡225例和236例;与安慰剂相比,乌拉立肽对心血管死亡率无明显影响(HR=1.03,95%CI:0.85~1.25,P=0.75;如图)。此外,与安慰剂相比,乌拉立肽对患者的临床复合终点即自然病史无显著影响(P=0.85);对出院30天内HF再住院、随访6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住院率均无显著影响(P分别为1.00和0.10)。
上述结果提示,早期血管舒张治疗有助于减轻充血、缓解心脏壁的压力、降低心衰事件风险,但并不能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变患者的自然病史及长期心血管死亡风险。总的来说,该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望改变我们对急性HF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认识。